PITAKA携手teastone共创艺术茶会,以「红白蓝」探索另一种可能

发布时间:2024-01-12 10:39:55 阅读:434

近日,由PITAKA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3+主办的《红白蓝茶馆 | 又一山人作品艺术空间》正式闭展。

前不久,PITAKA举行了以「编织日常Weaving Everyday」为主题的品牌八周年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与当代艺术家又一山人合作推出的首款艺术家联名产品「红白蓝」。又一山人不常涉足商业,此次与PITAKA的合作,正是出于对编织艺术与材料美学的共同热爱。因此,这不仅是产品设计的联名,更是品牌对艺术家精神和理念的理解与传承。

PITAKA于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北区复刻了18年前令“红白蓝”蜚声中外的艺术空间《红白蓝茶馆》,展览期间,展馆内举办了由内容合作伙伴tea'stone支持的又一山人与青年设计师的对谈茶话会、织织袋工作坊、华侨城创意园teawalk打卡等活动,带给造访者更多维度的体验。

在「红白蓝茶馆」开幕当天,又一山人在茶馆中与现场观众分享了《红白蓝》的创作历程。作为「红白蓝」创作的材质,是用一种质朴而坚韧的纤维编织而成。而又一山人在这种平凡的日常事物中发现其非凡的一面,并在二十余年的不懈“传道”中,让“红白蓝”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而茶馆本身,也是他精神理念的重要载体。

早在2005年,又一山人曾在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将广府港人的「早茶」文化带到意大利。那是网络刚刚兴起的年代,又一山人敏锐地感知到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开始消解。他在威尼斯建起「红白蓝茶馆」,希望在广府人最质朴的茶馆中,重新编织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与社会的凝聚力。

而如今,发达的信息科技已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便捷的物流与派送服务,也让“附近”的概念渐渐消逝。在当下的社会情绪中,人们似乎格外需要这样一个“茶馆”,重新唤起生活的实感。因此,在了解到PITAKA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复刻「红白蓝茶馆」时,tea’stone敏锐地发现了理念的相通之处,于是与PITAKA一拍即合,成为本次活动的深度内容合作伙伴,以共创茶会的方式,一起探索「红白蓝茶馆」的可能性。

为了贴合「红白蓝」的主题,tea’stone作为本次活动的深度内容合作伙伴,特意为开幕式的“得闲饮茶”茶话会定制了茶席,同时甄选红茶、白茶、青茶(蓝色系)三款茶饮,为现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中国茶体验与「红白蓝」艺术之美。

第一道茶是白茶白毫银针,是一种轻发酵茶,汤色清亮,不炒不揉,只经晒干或文火烘干。第二道茶是青茶白鸡冠,此为半发酵茶,黄汤绿叶红镶边;根据发酵程度不同,茶品风味变化尤为丰富。第三道茶是红茶日月潭红玉,全发酵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在开幕当天的寒潮中,这三款茶汤氤氲的腾腾热气,让时间的刻度变得模糊。茶烟袅袅中,人们追溯了「红白蓝」的过往,与又一山人一同走过二十三年的创作历程;也一同穿越到更久远之前,某家朴实无华却又热闹非凡的本地茶馆,人们正言笑晏晏,八卦谈天。在茶香与杯盏间,人与人的距离被自然而然地拉近。一如开幕当日,参与者虽大多素昧平生,却得以在这场有关设计与人生的茶话会上寻到同道中人。

在茶话会上,tea'stone还精心准备了与茶配套的上古逻辑茶器。上古逻辑茶器灵感源自于传统器物,而呈现形式却带着现代感。中国茶背后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同样需要现代再造。坚持“守正创新”的tea'stone,恰好与又一山人的《回到未来》系列作品形成一场跨越时间的重逢与对话,产生精神共鸣。其内核在于,不论外在形式与材质随着时代如何演变,中国文化精神与美学的内核,始终是最牢固的构成。除此之外,tea'stone还在华侨城创意园举行了teawalk活动,用户可以在tea'stone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店、「中国茶·新腔调」快闪店、「红白蓝茶馆」三地打卡集章,在看展途中品饮好茶,赏玩茶器。让茶文化不再厚重,而是成为都市青年的艺文生活之中轻盈美好的片刻时光。

正如PITAKA的名字来自于梵语中的“篮子”,衍生为容器、传递智慧、包容万象之意。优质的内容也正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在节奏急促的城市里,坐下来感受生活,感受又一山人二十余年的坚持。PITAKA红白蓝茶馆正是提供了这样一方栖息地。而tea’stone 通过本次活动,让用户以简单的方式喝到“一壶好茶”,让茶文化轻快地传递,也能抚慰日常的焦躁,发现平凡日常中的非凡魅力。

相关榜单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